#
每天早上和你一起醒来 - Malaysia's Online Bookstore"

每天早上和你一起醒来

五十块 (作者), 蔡要要 (作者)
  • 220 Views
  • 1 Wislist
  • 0 Buy
平装
brand new
RM44.80
Buy New:
RM44.80
Format:
平装
ISBN-13:
9787506393409
Status:
Uncertain
  • Free Delivery

    Orders over RM50 (only within Peninsular)


  • Secure Payment

    100% Secure payment


  • Money Back Guarantee

    If you did not get the book


  • Customer Support

    Within 1 business day


  • Cashback

    Earn 10 points (RM1) for every RM100 spent


  • Buyback

    Trade-in your used books now!(More info)


Print Length

Language

Chinese

Publisher

作家出版社

Publication Date

18 March 2017

Dimensions

Weight

0.45 Kg

Synopsis dd-32.00-0-9787506393409

《每天早上和你一起醒来》为散文随笔集。
2014年,长居厦门的蔡要要收获了爱情,和男朋友五十块来到了帝都北京。两个人,决心在忙碌的生活中好好经营爱情,蔡要要也萌发了给男友做365顿不重样的早餐的念头。
生活的脚本难以设定。一年后,要要怀孕了,为了给即将出生的宝宝营造一个健康的环境,五十块和蔡要要离开了帝都的雾霾,重新回到了厦门。
在这个对五十块来说稍显陌生的城市,年轻的丈夫、准爸爸挽起了袖子,开始每天为妻子做起了不重样的早餐。
在北京时,两个人,她为他每天做早餐;回到厦门,她怀孕了,不能再操劳,他来继续做早餐,续写他们的美食情缘。
两个漂泊一方奋斗的年轻人,从相识相知到相恋结婚,终于有了爱情结晶小豌豆。
这段爱情故事中珍贵的地方在于,两个年轻人用温柔的心、用细腻的文字,诠释了那些在日常生活中看似普通又平凡的点点滴滴。
我们喜欢美食,就像我们喜欢美好的感情一样。每一个有关食物与爱的故事,都是一段难能可贵的生命记录,每一顿用心烹制的早餐,都是一份给予爱人和家庭的礼物。

 

1.《湖南人早上都吃米粉》——蔡要要

大概每个小孩子都不喜欢吃早饭。

我八岁之前觉得,吃早饭太没劲了,吃完早饭就必须去上学了,不像午饭,可以和大人在饭桌上聊天,也不像晚饭,可以就着动画片一起吃。而且,早饭总是包子馒头、稀饭豆浆、大饼油条,有时候甚至是昨晚的剩饭剩菜和在一起加水煮煮,实在是太敷衍了。

 

八岁开始,我进入了人生的重大转折,那就是我有零花钱了!这意味着我可以不用在家吃早饭,而可以和其他小朋友一样,在口袋里装一点钞票,豪爽地走进早餐铺子,下馆子吃!这真的是太酷了,几乎可以媲美第一次把钥匙挂在胸前的酷。

 

那个时候,最流行的早饭就是米粉,因为每个湖南人都爱吃米粉。米粉这种早餐是没法儿在家吃的,必须要去米粉铺子。汤头得是熬了一整晚的大骨汤,撇去了浮沫,清澈但是鲜美,肉骨头的骨髓也融在汤里,比在家用清汤当汤头要更有滋味。然后就是浇头,湖南人叫作码子,那时候的码子不多,一般就是肉丝和牛肉两种,炒得油油的,漂着厚厚的诱人的红汤。最具吸引力的是米粉铺子里还有各种小菜,酸豆角、酸萝卜、酸菜、腌泡菜,每样都是免费的,可以满满地放进米粉里,那个味道,真是好吃得要勾魂。

 

小孩子一般是吃迷你碗,不能堂食,只能端着边走边吃。迷你碗一碗只需要一块钱,加上小菜也是可以吃得肚皮圆圆。上学的路上,就会形成这样一道很壮观的风景,每一个脖子上挂着一串儿钥匙的小学生,都端着一碗米粉边吃边走,时不时停下来,窸窸窣窣地喝一口汤,然后用手背擦一擦嘴角的油,又继续满足地往学校赶着。

 

后来上了初中,就可以吃那种瓷碗装的米粉了。约上几个住得近的同学,每个人要点不一样的码子,大家就能换着吃。米粉嗖的一下滑进胃里,边吃边交流昨天的作业和痛骂老师,一顿早饭就是一次友谊的升华。吃饱了米粉去上课,胃里有了好吃的,学起来也比较有力气。有时候上完早自习打一个嗝儿,还能有刚刚吃完的辣椒炒肉码子的米粉味道,回味无穷。

 

等我再大一点,米粉的种类就更丰富了,除了传统的排骨、牛肉,又多了各种码子,像是猪肚、三线、鸡杂、鳝鱼一应俱全,后来听说还有一百多一碗的海参、鲍鱼米粉,豪华得不像早餐。现在的我,虽然每年只能回家一次,但每次到家的第一个早上,我还是要起个大早,走到以前最原始的那种米粉铺子里,对忙着烫粉的老板说一句,肉丝粉,一碗!

 

因为我们湖南人,早上都要吃米粉。

 

今日菜单:青椒炒肉米粉

做法:骨汤做底,米粉烫熟,加入青椒炒肉、香葱、生抽和酸豆角,味道好得可以微笑一整天呢。

 

2.《妈妈的面条》——五十块

 

我很讨厌回答同学录上“你最喜欢的 XX 是什么”这样的问题。我曾经尝试过总结出最喜欢的东西清单,以免我再被问到这一题的时候,不至于因为自己不知道要如何回答,而让一本同学录在我手上耽误太长时间。但后来我发现这样并不奏效,因为我喜欢的东西总是变来变去。上周最喜欢的歌曲是《双截棍》,下周可能就会变成《半岛铁盒》。所以,十本同学录上我有可能写下了十个完全不相同的最喜欢。但,有一个最喜欢的东西在清单上到现在都没有变过,那就是我最喜欢的食物——妈妈做的面。

 

小的时候我觉得方便面是世界上最好吃的面。那时候的泡面还是正方形,开水一烫,反盖上一个碗,等上五分钟就是一碗好面。爸妈和姐姐吃饭,我就吃面。妈妈笑我,方便面有什么好吃,吃来吃去味道都一样,也不新鲜。我不以为然,说,我要像安藤百福说的那样,健康吃到一百岁。

 

后来等我稍稍大些的时候,电脑慢慢开始普及,家里也添置了第一台电脑。那时候,我沉迷于“江湖”这样的论坛不可自拔,常常耽误了吃饭的时间。叫不动我吃饭,我妈也不恼我,只说,我给你煮碗面。我生怕妈妈麻烦,挥手说不用啦,我待会儿自己弄。可是,过不了一会儿,她就会端着煮好的面放到我面前。一碗鸡蛋葱花面,冒着热气,用筷子挑起来的时候,鸡蛋、葱花还有面能一筷子送到嘴里。我一口一口地吃完,当然连汤也不能放过。过一会儿一转头,碗已经不见了,只听见哗啦啦的洗碗声。

 

后来我上了高中,有了晚自习之后,养成了吃夜宵的习惯。每当这个时候,我爸就会揶揄我妈,说快点去做,我妈骂一句坏蛋,就笑呵呵地走进厨房给我们煮面去了。你能听见打蛋的声音、筷子和碗快速碰撞的声音、煎蛋时滋啦滋啦的油声、水烧开时的咕噜咕噜声……

 

面条下锅,盖上锅盖之后,水又发出烧开了的咕噜咕噜声,这次的咕噜声更沉闷,带着些许味道的气泡破裂开。葱花撒下去粘在面条上或者漂在汤面上,香味分层次地从厨房飘出来,我和我爸聊着学校里的事,时不时探出头看看面下好了没有,就这样和我妈一起度过了煮面的时间。然后,我妈会一碗接一碗地端出来,大碗给我,超大碗给我爸,我妈就坐在沙发的一角,看着我们大快朵颐,她在一旁开心地笑着。

这些声音和香味构成了我对妈妈的面的独特记忆,直到很多年以后我再想起来,还是无比清晰。

 

在我高考压力最大的时候,也习惯了每晚吃一碗妈妈的面再睡觉。那种饿了就吃、吃完了就睡的感觉,到后来离家之后,就再也没有过了。

 

等到上了大学之后,我交过几个女朋友(要要不准看),也为我做过好吃的面,味道各有不同,西红柿鸡蛋面、酸汤面、鸡汤豆角面……可我却始终怀念妈妈的面。我一直不相信那些号称可以让你想起妈妈的饭、外婆的菜的店家真的可以做到他们说的这一点。家人做的食物,从来没有大众这一说,每一个人吃过的家人的食物,永远都夹带着那些声音、香味、画面,永远是独一无二的。那种味道,只有一个人做得出,也只有一个人吃得出。

 

等到了自己去工作,一个人在北京的时候想极了妈妈的面,就会打一通电话过去,和妈妈聊天,讨教面条的做法。她一条一条讲,我一条一条记,听她讲做面的步骤,讲我和我爸以前整天向她讨夜宵吃,讲我们常常揶揄她的笑话,讲吃面的碗,讲后来为了给我们煮面,她干脆自己弄了一个花盆种了一盆的葱……我听着听着,好像真的站在她身边,学着她的样子做了两碗面,我是一个大碗,我爸是一个超大碗。我很快就吃完了,然后从我爸那又扒上一些,呼啦呼啦地再吃完。

 

我仰头喝完汤,就去睡了,在梦中我一直抱着我妈,一点也不想放开。

 

今日菜单:家常捞面

做法:面条煮好,拌上剁椒、猪油、酱油、香菜、豆芽,很有满足感的一顿早餐哦。

 

 

3.《好喝的粥可以销魂》——蔡要要

 

我是一个口味很老龄化的人,喜欢吃甜食、喜欢吃软糯的食物。而在软糯的食物里,最得我心的,就是形形色色的粥。

 

以前我在广东工作过一段时间,养成了一个习惯,就是每天晚上都要喝粥。广东人习惯做生滚粥,粥底事先熬好,水米合一,看不出任何米粒的形态,只感觉是一锅浓郁的米浆。如果有客人来下单,可以凭借自己的爱好,加鱼片、牛肉、猪肝、鸡丝、虾仁、鱿鱼等各种好料,配上姜丝、生菜叶,一起在粥底里煮开快滚一下。肉类都还嫩嫩的,粥却有了肉的鲜味。我喜欢淋几滴酱油在粥里,慢悠悠地搅拌开,吹一口还烫嘴的粥,偷偷地把脚从穿了一天的高跟鞋里伸出来一点,就那么坐在街边排档的小椅子上,喝这碗让我舒服的粥。

 

后来在外面喝得多了,又发现味道虽好,但味精实在搁得过多了。吃那么一大碗下去,晚上总是要喝很多水,第二天起来,眼肿脸肿,活似猪头。于是我就开始学着自己煮粥,为了节约时间,我琢磨出来了一套快速把粥煮得好喝的秘诀。头一天晚上,先用纯净水把洗好的米泡上一夜,等早上起来出门前,用个保险盒子把米连水一起放进冷冻室。等下班回来,用一只煮牛奶的小锅,再添一些水,把那个米冰块丢进去。这样,就只需要七八分钟,便可以把粥煮得活像熬了一个下午那般浓郁了。

 

然后就要准备些肉类进去吊一吊粥的味道了,我自然也发明了很多懒人办法。

 

比如懒得去日日买活虾海鲜,便准备了一些虾干瑶柱银鱼之类的在家,丢进去和粥一起煮,再配上一碟子烫芥蓝,居然也鲜美异常。

不愿意每天切牛肉,就改用牛肉丸,要记得放一点胡椒粉,这样能把牛肉丸的香味给勾出来。最后呢,就要浇一点蚝油,等粥沸腾着上了桌,再卧一只生鸡蛋,轻轻用筷子一搅,蛋花就嫩嫩地散在粥里,喝得人心里也沸腾起来。

要是有中午吃剩的白斩鸡,也可以带回去,回家路上买几棵小油菜,细细地切了丝,和白斩鸡一起丢进粥里煮得软软的,鸡的鲜味和菜叶的清香融化在一起,我可以喝两大碗,不带喘气的。

 

然而我最喜欢的一个很奇特的搭配,是被所有的广东同事一起鄙视过的。

那就是,早上去路边摊买一份萝卜牛腩,回来丢进粥里,要把萝卜煮到几乎融化,再切一点芹菜碎放进去。这样的粥,真的是极品,有萝卜牛腩的咸香,还有粥底的清甜。我还喜欢再煎一点五花肉,熬成热辣辣的油渣子,脆生生地放在粥面上,口感顿时更加丰富起来。

 

我给这个外面谁也买不到的粥取名叫作混粥。

 

这样的一碗粥,叫人怎么不销魂。

 

今日菜单:鱼片粥、煎鸡蛋

做法:小火熬好的粥底,重新用一只小锅煮开后,滚入切得细细的姜丝和片得薄薄的鱼片,关火前再放一点生菜丝,配上一只荷包蛋,好舒服。

 

4.《重庆小面》——蔡要要

 

我刚去重庆读大学的时候,被这么一个重口味的城市着实是震惊了一下。

 

重麻、重辣、重油,好像每个饭馆的厨子都根本不考虑成本,拼命给佐料,哪怕只是一碗面条。对,我说的就是重庆最特别的一种饮食——小面。一碗简单的面条,甚至没有任何浇头,却要放近十种调料,满满当当,油光发亮的一大碗。而且价格还实惠得令人惊讶,那个时候,一碗小面才四块钱,可以吃到肚皮都撑。

 

我有点适应不了这么油腻的饮食,很快就得了肠胃病,上吐下泻得厉害。喝了几天小米粥的我,终于还是鼓起勇气想去学校的小吃街吃碗面条。我有气无力地对面摊的老板说,要一碗小面,不要辣、不要麻、不要油。老板瞟了我一眼,冷酷地说,那你要面条吗?

 

面摊老板像赶苍蝇一样对我挥挥手,不会做你这样的面,吃这么清淡,怎么不去喝粥?于是我只得灰溜溜地又回食堂,买了一碗小米粥继续喝。

 

等一个学期读完,我的肠胃也慢慢适应了重庆的饮食之后,我才真的发现,小面实在是非常妙的一种存在。重庆人自己,也对小面情有独钟。经常可以在报纸、杂志上看见诸如“小面50强”之类的评选。被选出的馆子大部分都是看起来毫不起眼的,甚至有点破破烂烂的样子。那些“50强”老板得意地和市民们介绍,我家的小面,是我研究了很久的,配方与众不同,吃了一定巴适。

 

的确,小面看起来很朴素,但做起来一点儿也不简单。面条要用碱面,不能煮得太软,这样口感会糊掉;辣椒和花椒的比例得恰到好处;放的猪油得自己熬,这样才香;姜蒜水不能多放,也不能不放;还有宜宾芽菜,要事先炒过,让面条更具香味;甚至连搭配在面条里的青菜都有讲究,夏天用空心菜,冬天用生菜,都要刚刚断生就捞出来,吃起来能中和面条的油腻。

 

所以慢慢地,只要早上没有课,我都会去小吃街吃一碗小面当早饭。冬天的时候会吃加汤的,夏天的时候就吃干捞的,总是能吃得满面红光又神清气爽。不但习惯了小面,我也习惯了这种从早上起来开始,就用一点刺激的味道唤醒一整天的方式。

 

后来毕业离开了重庆,回想起要吃点什么的时候,也总是说,最想在起床后去吃一碗小面,要让老板多放一些空心菜,干捞,再配上一碗面汤,最好再炸一个荷包蛋,不要放盐,得是溏心的,拌到小面里一起,用筷子一扎,蛋黄就流出来,和面条融在一起,好吃得不得了。

 

我也试了好多次自己做小面,兴致勃勃地买了各种调味料,自己炸了辣椒油,炒了芽菜末,但不知道为什么,总是差一点味儿。

 

可能差的,就是重庆人豪爽的、不顾一切放辣、放麻、放油的肆意吧。

 

今日菜单:重庆小面

做法:面条和青菜一起煮好,拌上辣子油、花椒面、宜宾芽菜、酱油、姜蒜水、香油,吃得满头大汗,过瘾。

 

 


© Bookurve 2023 (Bookurve Sdn Bhd 1115754-A)
No. B2-01 (Ground Floor : Facing LRT), E-tiara service Apartment, Persiaran Kemajuan Subang, 47500 Subang Jaya, Selangor
####
English Section

Malay Section

Chinese Section
whatsapp